早在 Bethesda 接手這個系列之前,在瓦爾頓·戈金斯為電視劇改編版中引人入勝的角色化上屍鬼妝容之前,《異塵餘生》最初是一款從俯視視角遊玩的等距動作角色扮演遊戲。這款經典的廢土探索風格,似乎正是即將推出的《Survive the Fall》所汲取靈感的方向,至少從我最初幾個小時的遊戲體驗來看是如此。這個灰暗的末日後生存故事建立在原版《異塵餘生》的藍圖之上——特別是其深入的營地建設系統——而其以小隊為基礎的戰鬥與拾荒創造了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體驗,儘管有些靜態的敘事方式有時削弱了其獨特的個性。
與許多其他末日後設定不同,《Survive the Fall》中毀滅的世界並非人類核能失誤的後果。相反,人類似乎面臨了一場讓人聯想到恐龍滅絕的大災難——一顆彗星撞擊地球,抹去了全球大部分人口。撞擊留下了一個悶燒的巨坑,並散發著名為「靜滯」的毒霧。倖存者要么不惜一切代價避開這種來自異世的瘟疫,要么接納它,吸收其能量以人性為代價突變成更強大的形態。在整個《Survive the Fall》中,你逐漸壯大的拾荒者隊伍必須與散落在三個生態域中的派系結盟——從沉迷於靜滯的菇菇人到被稱為「目視者」的神秘教派——以求生存與繁榮。
在《Survive the Fall》中完成無數任務發布者交代的使命時,我很快就喜歡上其小隊機制。當你引導最多三人的小隊穿越作為遊戲初始場景的廣闊國家公園時,你可以手動搜刮廢棄的箱子尋找化學品,或砍伐樹木獲取木材——或者乾脆將這些任務指派給一位同伴,讓你自己能專注於其他危險。分配職責比在AI同伴閒置時微觀管理每個動作感覺更自然,並且在你發現的每個聚落中加速了搜刮過程。唯一的缺點發生在太多可互動元素聚集在一起時,按鈕提示會使螢幕顯得雜亂。幸運的是,這種情況並不常見。
戰鬥同樣是以團隊為導向。面對掠奪者和變種人時,我偏愛潛行方式,特別是考慮到遊戲初期步槍和霰彈槍的彈藥似乎相當稀缺。每次滲透敵營的感覺都像是在《突擊隊:起源》等近期作品中那樣小心翼翼地潛行——躲在高草叢中、投擲石頭作為誘餌、蹲伏繞行於敵人的視野錐之外,並在無聲制服敵人後讓同伴藏匿屍體。環境危害增添了策略選擇,從爆炸桶到懸掛的貨物托盤,都可以透過精準射擊墜落在毫無戒心的巡邏隊頭上。
Survive the Fall - 預覽截圖


14 張圖片



有條不紊地清剿邪教徒營地頗具成就感,不過當潛行失敗、戰鬥爆發時,操作會變得有些彆扭。雖然滑鼠和鍵盤可能提供更高的精準度,但使用控制器以雷射瞄準器鎖定敵人卻相當不便。我經常不得不依賴近戰攻擊和閃躲,在近身戰鬥中一點一點地削減敵人的生命條。幸運的是,我可以暫停動作來指揮小隊成員攻擊特定目標——類似於《廢土》或《Mutant Year Zero》——讓他們對付更難纏的邪教領袖,而我則負責處理那些手持火焰噴射器的小嘍囉。
在花了一天時間與變種人戰鬥並搜刮危險的荒野之後,《Survive the Fall》的焦點轉向了返回營地的基地建設與管理。在野外回收的文件可以進行研究以獲得知識點,這些知識點能解鎖科技樹的升級,從而製作從雙層床舖、廚房到濾水器和軍械庫等一切設施。像木材這樣的資源會被加工成木板,然後用來建造防禦設施,例如用於防禦夜間襲擊的種植箱或防護門。採集的藥草和獵獲的肉類可以烹飪成餐點,並為你的下一次遠征打包帶走。這個系統看起來很有深度,我可以輕易想像在完整版遊戲中投入大量時間,將我的聚落從廢棄的遺跡精雕細琢成一個安全、適宜居住的避風港。
在我的營地之外,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地點。從被改造成敵方堡壘的墜毀客機,到被靜滯腐化的屍鬼佔據的農場,無論我探索哪個方向,《Survive the Fall》都提供了獨特的場景。然而,如此細緻的環境偶爾會影響效能——例如菌根沼澤,雖然閃耀著生物螢光真菌的光芒,卻因不穩定的幀率而困擾,其波動性比從地面滲出的毒素還要劇烈。偶爾出現的嚴重錯誤也會中斷遊戲,例如將我卡在選單中,需要重新讀取進度。距離發售大約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開發商 Angry Bulls Studio 仍有時間來優化效能。
無論我走到哪裡,《Survive the Fall》總是以令人難忘的地點回報我的探索。
剩下的時間可能不足以聘請配音演員,這稍微令人失望,因為僅透過文字與小隊成員和NPC互動感覺有些缺乏人情味。雖然少數角色帶來了幽默感——例如將靜滯雲稱為「屁風」的布魯珀——但大多數對話僅僅是為了推進跑腿任務,而未能讓我對遇到的人物留下深刻印象。
也許在完整的戰役中,角色關係會進一步發展,而我們無需等待太久。《Survive the Fall》將於五月在PC平台上發行,充滿了末日後的潛力。如果開發商能解決操作上的小毛病和效能問題,這可能會成為一款值得你投入瓶蓋的生存動作角色扮演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