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贝塞斯达接手这个系列之前,也远在沃尔顿·戈金斯为电视剧版中令人着迷的角色化上尸鬼妆之前,《辐射》最初是一款采用等距视角的俯视动作角色扮演游戏。而即将面世的《求生之战》似乎正是从这种经典的废土探索风格中汲取了灵感——至少从我最初几小时的游戏体验来看是如此。这部阴暗的后末日生存故事建立在原版《辐射》的蓝图之上,尤其是其深入的营地建造系统,而基于小队的战斗与搜刮机制则带来了清新体验,尽管稍显静态的叙事方式有时削弱了其独特个性。
与众多后末日设定不同,《求生之战》中崩坏的世界并非人类核失误的产物。相反,人类似乎遭遇了类似恐龙灭绝的灾变——彗星撞击地球抹去了全球大部分人口。撞击留下的闷燃巨坑不断喷涌着名为“静滞”的毒雾。幸存者要么不惜一切代价躲避这种异世瘟疫,要么选择接纳它,吸收其能量以牺牲人性为代价变异成更强形态。在整个《求生之战》旅程中,你不断壮大的搜掠者小队必须与散布在三大生态区的派系结盟——从沉迷静滞毒雾的蘑菇人到名为“洞察者”的神秘教派——以求生存与发展。
在完成游戏中无数任务发布者委派的过程中,我迅速喜欢上了其小队机制。当你率领最多三人的幸存者小队穿梭于作为游戏初始场景的广阔国家公园时,你可以手动搜刮废弃箱柜获取化学品,或是砍伐树木收集木材——也可以直接将这些任务分配给队友,让你能集中精力应对其他威胁。这种责任分派比微观管理每个动作而让AI队友闲置等待更显自然,也加速了在每个发现的定居点搜刮物资的进程。唯一不足是当过多可交互元素聚集时,屏幕会挤满按键提示图标。所幸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战斗同样注重团队协作。面对掠夺者和变种人时我更倾向潜行策略,尤其在游戏初期步枪和霰弹枪弹药似乎相当稀缺。每次渗透敌营都让人想起《突击者:起源》等近期作品中的谨慎潜行——躲进高草丛、投石制造声响、匍匐绕开敌人视野锥、实施无声击倒后让队友藏匿尸体。环境危害元素更增添了策略维度,无论是可引爆的油桶还是用精准射击即可坠砸巡逻队的悬空货盘。
《求生之战》预览截图


14张图片



有条不紊地清剿邪教徒营地带来了十足成就感,不过当潜行失败转入战斗时,操作会略显别扭。虽然键鼠操作可能更精准,但用手柄配合激光瞄准器锁定敌人显得笨拙。我经常不得不依赖近战攻击和闪避来在贴身战中消磨敌人血条。好在我能暂停战斗指挥队员锁定特定目标——类似《废土》或《零年突变》的设定——让队友处理难缠的邪教首领,自己则对付持火焰喷射器的杂兵。
经过整天与变种人搏斗并在危机四伏的荒野搜刮后,《求生之战》的重心会转回营地的基地建设与管理。野外回收的文件可供研究获取知识点数,用以解锁科技树升级,从而制造从双层床、厨房到净水器、军械库等各种设施。木材等原材料可加工成木板,用于建造种植箱或防护门等防御设施以抵御夜袭。采集的草药与猎物可烹制成食粮,为下次远征做好准备。这套系统颇具深度,我完全可以想象在完整版游戏中投入大量时间,将定居点从破败废墟打造成安全宜居的避风港。
在营地之外,我还发现了众多引人入胜的地点。从被改造成敌军堡垒的失事客机,到遭静滞腐化的尸鬼占据的农场,无论朝哪个方向探索,《求生之战》都呈现了独特场景。但精细的环境偶尔会影响性能——比如闪耀着生物荧光真菌的菌根沼泽,其帧率波动比地表渗出的毒素还要剧烈。偶尔出现的恶性BUG也会中断游戏,将我困在菜单界面不得不重新读档。距离发售约有一个月时间,开发商Angry Bulls Studios仍有优化空间。
无论行至何处,《求生之战》总能以令人难忘的场景回报探索之举。
剩余时间可能不足以聘请配音演员,这稍显遗憾,因为仅通过文字与队友和NPC互动缺乏代入感。虽然有些角色带来了幽默感——比如将静滞毒雾称为“屁风”的布卢珀——但多数对话只是推进跑腿任务,未能让我对遇到的人物产生深刻印象。
或许人物关系在完整战役中会进一步发展,而我们无需等待太久。《求生之战》将于五月登陆PC平台,满载后末日题材的潜力。如果开发商能优化操作手感和性能问题,这可能会成为一部值得你花费瓶盖的生存动作RPG。